聊聊生石花的历史

原创作者:黏液传说

整理:PP君

正文开始

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的植物,生活在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荒漠地带(图1野外发现的生石花),它被人发现完全是一次意外。年9月14号,在南非做野外考察的学者WilliamJohnBurchell(图2)偶然发现地上几颗棕色小石子有些异样:它们不仅颜色相同,中间还都有1条裂缝。于是他把它们捡了起来,发现这居然是一种有根的植物。当时William的游记没有这种植物的速写,只是提了一句他发现有种倒锥型的石头样的植物生长在荒漠里。直到年,正式的生石花彩绘图片发表于植物学杂志Curtis’sBotanicalMagazine上。生石花的真身才出现在世人眼前。

图1野外发现的生石花

图2学者WilliamJohnBurchell

原产地对这种小植物的叫法多样,从“小牛蹄子”(beeskloutjies)、“霍屯督屁股"(Hottentottenpopos)到重口味的“狗蛋”(dogtesticles)都有,植物学家一开始把它叫做“爬行植物”,因为要观察它们必须趴在地上才看得清。年,植物学家N.E.Brown博士将这种植物正式命名为Lithops,是希腊文中“石头”(lithos)和“貌似”(ops)的组合。中文书上最早给生石花起名叫做“石观”(《杨氏园艺大名典》),后来逐渐改成较亲切的“生石花”,自此广为流传。

为何作为一种高等的被子植物,生石花却长得如此低调?原来是它对故土爱得深沉。在生石花的原产地,大多是荒漠和稀疏草地,阳光强烈,降水很少。不论外形还是结构,生石花都是为了那片土地而设计的:它的茎极短,叶肉质化——既然明媚的阳光没有树木和杂草的遮挡,养分的运输和贮藏又都可以在叶内进行,何必长很长呢?于是生石花就把茎缩得极短,只用两片肉质的叶来负责买菜做饭——强烈的阳光透过叶顶部进入,经过层层散射和阻挡到达有叶绿素的细胞,二氧化碳则经过叶外周的气孔进入叶内部进行光合作用,养分随即贮存在叶内,这样一来,既确保了对阳光的利用,也让自己能混迹于周遭的石头中去,大大减低了被贪吃的小动物发现的危险。

图4,生石花开花过后剖面图,示其内部构造和两片新叶的位置

随着生石花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肉质的叶也越长越大。当然了,作为拟态的主要器官,生石花叶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制的,否则饥渴的小动物们很难不去注意一块平地上突兀的大石头。如何消受这些多出来的养分呢?生石花想出个办法:分头。成年的生石花在花季过后,老叶逐渐将贮存的养分转移给正在发育的新叶,然后自己渐渐皱缩。当老叶已缩成一张皮,新叶已差不多成熟,这时新叶就会撑开老叶,接受阳光的检阅,这一新老接替的过程称作“脱皮”。在成年生石花脱皮完成时,一般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头”从老叶中钻出,每个“头”都是一个新的个体。这样一变多(一般是一变二)就是生石花的营养生殖方式,颇似细菌的分裂(图5正在分头的生石花)。于是,一个有意思的推论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人工养殖的生石花,理论上寿命是无限的!实际上,一株年采集的生石花现在还健在——它有超过个分头,整个植株已呈半球状,盘踞在70多年前的那个花盆里。形容它“健在”还太老气,它每片叶子长出时间的不超过1年,年年开花结籽无异。除了很少再分头以外,它和三、四年生的生石花一样精神头十足!当真是“石花恒久远,一株永流传”~(图6-1一株长寿的生石花,年拍照时有个分头,图6-2这株“老寿星”进入新世纪的模样)

图5正在分头的生石花

图6-1一株长寿的生石花,年拍照时有个分头

图6-2这株“老寿星”进入新世纪的模样

在生石花原产地,雨季带来的植物花季是可与北方的角马大迁徙平起平坐的生态庆典。当久违了几个月的雨水倾盆而下时,休眠了n个月的植物们纷纷苏醒,忙着吸收宝贵的水分并准备开花结实。这时,往日荒凉的沙漠会突然变得姹紫嫣红、异彩纷呈,平地里冒出无数花团(图7-1、图7-2)高等植物都不愿错过这一年一度的相亲盛会,番杏科的生石花是主角之一。它们从两片肉质叶的缝中间开出菊花样的巨大花朵(相对于其迷你体型而言)(图8吸引昆虫前来传粉。花瓣的颜色有白色、黄色、橙色和粉色等,有些相同品种的生石花还有花色不同的变种。值得一提的是,生石花虽然外观低调,却是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即使是同一丛植物上的不同花也不能相互受粉,这是整个番杏科植物的共同特点。这确保了它们的种群不会因为近交而逐渐衰败。生石花受粉后果实到次年成熟,其种荚有一系列机关,使得雨季来临时能自动打开,将细小的种子散布出去。(图9-1为种荚干燥时是闭合状态,图9-2遇水后张开,雨水可将种子冲走)不同品种的生石花具有不同的花纹,实际上,花纹是生石花分类的主要依据。即使是同一种生石花,个体的差异较大。不过,花纹的繁复并没有增加生石花被天敌发现的风险,反而与野外混乱的环境更加协调。根据花纹的不同,生石花被划分为37个种,15个亚种和26个变种。各大园艺场对生石花的杂交选育,使得生石花原本多彩的花纹更加变化多端。(图10,生石花紫勋系Lithopslesliei,花纹各不相同)虽然生石花凭借其独特的外观风靡各大植物园,但对其品种数目的争论却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终结。那时候,可敬的科尔夫妇(DesmondT.Cole和NaureenA.Cole)(图11科尔夫妇和生石花)到非洲南部寻找、收集并鉴别了几乎全部四百余种生石花,才平息了上述争论。科尔夫妇以C开头给收集到的生石花编号,每个编号的生石花都附有原产地信息。由于科尔夫妇科学严谨的记录,“科尔编号”系统(ColeNo.)沿用至今。目前世界各大植物园与园艺场栽培的生石花,大都源于科尔夫妇提供的带编号的种子,科尔编号于是成为生石花“原产地纯种”的象征。

图7-1图7-2,往日荒凉的沙漠会突然变得姹紫嫣红、异彩纷呈,平地里冒出无数花团图8-1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图8-2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图9-1为种荚干燥时是闭合状态

图9-2遇水后张开,雨水可将种子冲走图10,生石花紫勋系Lithopslesliei,花纹各不相同图11科尔夫妇和生石花

就如所有的野生动植物一样,生石花在原产地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其中开垦土地和气候变化是主要的威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啊啊!

PS:就我们北温带来说,种植生石花比想象的要容易。这里面既有生石花“由俭入奢易”,也有长期在北半球人工驯化的因素。实际上,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有南向或东向阳台就可以种植生石花。

遇见生石花百科

一起晒、一起玩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shanyangy.com/sshtp/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