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现在的药膳也是由此演变过来的!

认识马蹄

荸荠(拼音:biqi英文:waterchestnut)古称凫茈(凫茈),又称马蹄、地栗、水栗、乌芋、菩荠等,属单子叶莎草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荸荠被称为马蹄,因为外形像马蹄;称为地栗、水栗,则是因为不仅形状像栗子,就连性味、成分、功用等都与栗子相似南方人美誉为“地下雪梨”,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又可算作蔬菜,大大方方地走上大小餐桌。

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磷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烹调,可以当时令水果食用,亦可制淀粉。

刨去外衣的荸荠肉,既可以作为水果食用

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秆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

小穗顶生,圆柱状,长1.5-4厘米,直径6-7毫米,淡绿色,顶端钝或近急尖,有多数花,在小穗基部有两片鳞片中空无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余鳞片全有花,松散地复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4)毫米,背部灰绿色,近革质,边缘为微黄色干膜质,全面有淡棕色细点,具一条中脉;下位刚毛7条;柱头3。花果期5-10月。

荸荠秆,生长期远处观望一片绿色

地理分布

安徽芜湖无为县泉塘镇荸荠

中国自西汉时已有栽培记载,目前有20余种和一些变种。除高寒地区外,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经济栽培则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荸荠栽培已经形成了几个著名产区,如广西、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安徽等。

栽培技术

土壤的类型及质地对荸荠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荸荠根系分布较浅,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大,球茎生长要求土深30cm左右。荸荠栽培田块的选择标准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18-20cm,有机质含量20g/kg以上,土壤pH5.5-7.5。水源丰富、排灌便利、远离污染源、轮作3年以上的壤土和青紫泥水田。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实现荸荠高产优质栽培的前提和基础。荸荠在繁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球茎经过无性繁殖,在选中的时候,挑选个头大的呈深褐色的,且外表无损伤的荸荠作为种子,生长出来的侧芽和顶芽比较健壮。

分株育苗可有效节约生产所需的亭荠种球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分株育苗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顶芽朝上,覆盖湿润的轻壤土或有机肥,厚度以遮住顶芽为宜,待幼苗高10-20cm时连同种球一起挖出移入秧田进行假植扩繁。荸荠生长过程中会从芽基部分囊产生新的腋芽和匍匍茎,匍匍茎的节和顶端又能产生新芽,每个新芽可在分株后独立生长成苗并可继续进行分靡。

荸荠种植对于水质土壤的选择都是很严格

选择符合选地标准的田块,移栽前15天灌水翻耕泡田,耕深20cm翻耕整地前,施腐熟肥、基肥,以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充足,为荸荠苗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大田栽植宜在7月中下旬、幼苗高30-45cm时进行。

纯手工采收

荸荠采收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3月,目前荸荠采收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方式:用手翻开比较湿润的泥土,捏出球茎。

刚刚采收的荸荠,外面膜裹着烂泥洗净后的新鲜荸荠

文人笔下活色生香的荸荠

汪曾祺老先生在他的小说《受戒》里,这样写道:“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读着这干净、简妙、生动的文字,心里一下子就柔软起来。小英子在水里踩荸荠,汪老先生用了一个“崴”,真是太绝妙、太形象、太可爱了!……

周作人对于荸荠,却是另一种情怀,“荸荠自然最好是生吃,嫩的皮色黑中带红,漆器中有一种名叫荸荠红的颜色,正比得恰好,这种荸荠吃起来顶好,说它怎么甜并不见得,但自有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与浓厚的珍果是别一路的。”周作人说童年时吃过的荸荠、菱角等是“粗水果”,是和一些所谓的“珍果”相对应的,带着对故乡风物的深情。他还说说荸荠是“有格”的果蔬。周作人的一首小诗里曾这样写小女孩儿:“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真是俏皮可爱,宛然可喜。荸荠略微扁圆的小身子上面,几瓣尖尖嫩嫩的小芽,可不是像极了乡村女孩常扎的朝天辫?

荸荠的吃法多种多样

《中国植物志》记载: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

“仙溪剩得紫琅,风味仍同荔子看”,宋代诗人陈宓关于荸荠的诗句写得真是美妙,也雅致。趁新鲜荸荠上市,不妨买一些,或者煮食,或者和虾仁、鸡丁等爆炒,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人间烟火里的温暖与香甜,回味儿时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tp/7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