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http://m.39.net/pf/bdfyy/
我们在红柳滩进行休整后,再次出发,有了翻越喀拉昆仑山的经验,翻越昆仑山的路就顺畅一些了,从海拔四千二百米的红柳滩,翻过黑卡、麻扎、库地三座大坂,海拔依次降低,直降到一千多米,这意味着氧气更加充足,气温更加温暖,行军速度逐渐加快。这一日,前哨的吐蕃向导传来消息,远远已经能看到西辽边防重地叶城了,张玉命令全军在山脚下一个叫普沙的地方扎营,到这时,一百位吐蕃向导只剩下八十三人了,这段艰苦的行军在我们之间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张玉设宴答谢这些向导,有十五位吐蕃人自愿留下来,正式加入远征军,我们热情的欢迎他们的加入。答谢宴会后,送别了六十八位吐蕃向导,张玉派出使者,去叶城和西辽的守军取得联系,而我们,则忙碌的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沙漠行军做准备。首先是宰杀牦牛,这些高原之舟跟随我我们走过了最艰苦的路,没有它们,我们到不了这里,可是后面沙漠的行军,它们再也无法适应了,运输队的战士们含着泪和朝夕相处的牦牛告别,这些宰杀的牦牛,被做成牛肉干,供沙漠行军的时候食用。其次是制作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同样是小麦,以嘉峪关为界,汉地的吃法是以水蒸食为主,西边的吃法是以火烤食为主,这种区别的形成实际上是跟一样不起眼的东西有关,这就是磨。小麦最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就从伊拉克地区经过中亚传入中国,但是在中国一直没有广泛的种植,西汉时期,人民的主食还是粟(小米)和黍(黄米),为什么不种植小麦呢,因为小麦有一层坚硬的壳,在传入中国时,种子很容易过来,但是加工小麦粉的磨盘并没有一起传入中国,粟和黍很容易脱壳,所以中国自古缺少磨面粉的技术,一直是用水蒸煮整粒的粟或黍来吃,小麦不脱壳蒸着吃就很难下咽,直到东汉后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石转盘磨推广开来,中国人能够加工面粉了,小麦才取代粟和黍,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但是烹饪习惯已经形成了,对于小麦粉,依旧采用蒸煮的方式,西方则不同,在两河流域,从狩猎转向农耕,自栽培小麦开始,就发明了磨,所以按照狩猎时代的烹饪习惯,沿用了烤的方式制作面食。我们虽然是中原人,喜欢吃馒头面条,但是考虑到沙漠行军,面包(囊就是最原始的面包)更容易保存和食用,因此将随军携带所剩不多的面粉全部做成了囊。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西辽方面传来了好消息,耶律大石惊讶于我们的壮举,命令边防军全力支持我们,于是我们得到了新的助力,五百头沙漠之舟--骆驼,已经当地向导,此时我们的队伍已经减员到八千四百三十一人,所幸耶律大石承诺,将派出一只三千人的队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面的高昌城接应我们,组成辽宋联军,带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军启程进入了沙漠。我们沿着沙漠的东北边缘行进,沙漠行军固然艰苦,但是这条路也属于丝绸之路的分支,自古无数的商队曾经走过,所以比起翻越高原雪山来,已经轻松太多了。我这个人爱喝水,沙漠中缺水,我很不适应,相比于雪山,我反而更讨厌沙漠,当然前提是雪山的海拔不要那么高。然而有不喜欢沙漠的,就有喜欢沙漠的,刘学亦大概就是对进入沙漠最感到兴奋的一个人,自从进了沙漠,这家伙就没在骆驼背上呆过一分钟,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跑前跑后,我被晒的晕晕乎乎,坐在骆驼上,看刘学亦从我身边跑过去,喊住他,问道:“你忙什么呢?”。刘学亦停住脚步,说道:“我读医书,里面记载了很多沙漠特有的名贵药材,我是百闻,却不曾一见,今天终于来到沙漠地区了,怎么能不好好考察考察”。我皱着眉,说:“药材不是云贵最多吗,这干旱得寸草不生的地方,还能有药材?”。刘学亦笑道:“你哪里懂,在你眼里都是野草罢了,这里面好药材太多了,比如肉苁蓉、大犀角、芦荟、秘鲁天伦柱、百岁兰、蒙古沙冬青、管花苁蓉、绿之铃、金琥、红皮沙拐枣、生石花、中间锦鸡儿、盐生苁蓉、仙人掌、白刺、泡果沙拐枣、巨人柱、泡果沙拐枣、胀果甘草、光棍树、花棒、新疆沙冬青、河西菊、红皮沙拐枣、短穗柳、紫杆柳、沙棘、斑锦变异、长穗柳、沙葱、河西菊、佛肚树、白麻、沙漠玫瑰、罗布麻、胡杨、梭梭、裸果木、斑纹犀角...”。我听着都头疼,拦住他,说:“行了,我才知道,学医的也练灌口活儿啊,你别费劲了,我听着都替你口干,你快去找药材吧”。刘学亦笑道:“跟你就是对牛弹琴”。我指指骆驼背上的行囊,说:“牛都做成肉干了”。刘学亦不再理我,他似乎发现了新大陆,欢呼着一溜烟的跑远了。进入沙漠的第十天晚上,我们安营完毕,刘学亦照例背着一个袋子出营去寻找草药,魏卫问他为什么晚上出去,刘学亦说有一种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草药晚上成苞,清晨开花,日出就枯萎,那个花有神奇的药效,所以必须整夜蹲守,说罢便急匆匆地出去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刘学亦也没有用回来,张玉一方面命令大军开拔,一方面让我派出侦察兵四处寻找,临近中午的时候,侦察兵将刘学亦的尸体带了回来,他的右手上有两个深深的血窟窿,手上还攥着一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植物的花,显然,他是伸手摘花的时候,被草丛中的毒蛇咬死的吧。魏卫捶胸顿足,后悔自己没拦住刘学亦,所有人中哭的最伤心的就是被刘学亦救过的胡小玉,然而胡小玉又是最理解刘学亦的,她劝魏卫说:“他是个药痴,你拦不住他的”。魏卫眼含热泪的说:“我应该记住那个草药的名字,到现在,连刘学亦为了什么草药而死都不知道,这算什么战友啊”。我在旁边听到魏卫的话,走过来安慰他道:“我看这花形似莲花,又只在晨露中开放,如梦如幻,就化用刘学亦的名字,命名为‘学亦莲梦露’吧”。大家一起看向我,说:“你是不是什么东西看多了”。我斩钉截铁的说:“没有”。安葬了刘学亦,张玉发出了禁令,任何人都不准在夜间离开营地,其实除了这个药痴,没有人会在夜里往沙漠中跑。不久之后,我们走出了沙漠。到达了高昌,在这里,我们不但和西辽的援军回合,还得到了两个意料之外的助力。一个是原来嵩山军马场的场长马俊,自从嵩山军马场的情报被许雨得到送给金国,导致军马场被毁,马俊单人匹马亡命西北,流落到西辽,因为一身养马的本领,被西辽军队收留,依旧从事牧马的老本行,西辽的生活虽然安定,怎奈怀念故国,前一阵听说大宋的远征军到了,便向西辽提出请求,要加入联军,西辽当然不会拒绝,马俊就这样加入了我们。另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两个人,一男一女,女的身材高挑样貌出众,放在任何地方都算得上绝代佳人,男的虽然样貌一般,却气度非凡,一看就是富豪,这两人正是樊雷和吕萌萌,樊雷自从被许雨陷害,失了家业,充军西北,吕萌萌变卖所有财产,一路尾随,希望找机会营救樊雷,后来靖康之耻,天下大乱,西北军作鸟兽散,吕萌萌重金贿赂了看守,将樊雷营救出来,此时回国的路已经被金兵阻断,两人只好沿着丝绸之路亡命西辽,樊雷在西辽重新发挥经商的才能,加上吕萌萌精通多国语言的优势,在西域东山再起,重新富甲一方,这时听说大宋的远征军到了高昌,夫妻二人也前来投奔。我们远征军一路走来,失去了武功、兰朝、高翔、刘学亦四位主要将领,可谓惨重,马俊和樊雷、吕萌萌的加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力量,马俊擅长养马驯马,可以为我们进入蒙古草原,组建抗衡金国的骑兵队伍的目标提供极大的帮助,樊雷这几年在西域积累的大量的财富和人脉,对我们招募各族雇佣军很有助益,而且他还将一个绝密的图纸贡献了出来,就是他赖以发家的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构造图,有了这张图,我们迅速的制造了大量木牛流马,辎重运输问题迎刃而解,至于吕萌萌,她精通各种语言,是我们和草原部落打交道的重要人选,有了这三位的加入,我们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未完待续...)

后记: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yz/6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