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察貌合神离的芦花荻花,司空见惯
秋日柿语崔老师画说地理摄影 相传清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合作过一首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晓岚作末句。 一日,看到窗外鹅毛般大雪漫天飞舞,乾隆情不自禁地吟咏出: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可是到第四句偏偏卡壳了,冥思良久而不得。 这时纪晓岚救场接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成为此诗亮点。 然而纪晓岚不知道的是,以芦花喻雪花,在植物学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因为能让雪花隐于其中的最佳植物可能是荻花,芦和荻貌合神离,且芦花的颜值难以担当漫天雪舞的意境。 撇开植物学属科分类不谈,直观上看,荻花,盛期白色,花絮如“离子烫”般优美,叶径细而长,中有白色叶脉,茎杆中实。芦花,盛期灰白色,形态披头散发,尤其叶径长而宽,茎杆中空。由于二者常共生于溪旁水畔,皆放于秋未冬初,寻常草本,随处可见,常被人误为同种“贱草”。 但贱草在文人眼中却能妙笔生花。 白居易《琵琶行》开头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荻花,就有离愁别绪之渲染功效,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或许就是为主人公“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爱情追求所作之比兴。而在大多数文本解读中,蒹,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可见,芦苇的颜值再差,地位再贱,当爱情来临,也是不管不顾啊。为了实地考察芦花和荻花的区别,我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芦苇荡、滩涂旁、溪流边,拍摄了一组荻芦景观图片,验证了司空见惯的地理事物的背后,原来也有鲜为人知的奥秘。 香蒲名为香蒲,实无香气,又被称为蒲草,经济价值较高,花粉可入药;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 菖蒲的名气比香蒲大,是香草中的一种,可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水枯叶黄之际,江边的蓼花红了,荻花白了。 蓼草的花和丁香花长得比较像,一大片花在一起,特别好看,所以有人说蓼草有点像女孩子的名字,还有人说蓼草是人们喜欢的小女了。每一年秋天大雁向南飞的时候,它总是变红。不知道蓼草是在彰显它的美丽,还是提醒人们可以收获了。 “十年诗酒客刀洲, 每为名花秉烛游。 老作渔翁犹喜事, 数枝红蓼醉清秋”。 陆游的诗很应景。 本文随便聊聊,有感而发,不能作为科普材料。但从地理的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芦也好,荻也罢,此类草木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大,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因而各地对此类草木植物的称呼可能差异性很大。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借喻和生物学中的名称也可能大相径庭,这也就造成了同一属植物有若干种称呼的可能性。那么我们要不要把芦和荻非常严格的区别开呢?这一切还是交给植物学专业人事去研究解释吧。视频来源:抖音“自然之歌” 崔老师画说地理有幸被你阅读,下次更要勤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yz/67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范文小学生经典名著读后感优秀范文6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