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現場,十方劇場歌樂山,三晝夜的
山村野談,柴窯煉火,重慶《歌樂山》連續三晝夜的現場與劇場: (活動海報由草台班提供) 4月底5月初,在這個勞動的節日裏,《歌樂山》將是勞動、飲食、水火、土石、身體、舞蹈、音樂、影像、書本、閱讀和詩意,山村野談,以及歷史和社會的爭論,在連續七十多小時的柴窯燒制過程中陸續鋪展、相互激發,交織而成嶄新的當代劇場與現場。 歌樂山上柴窯所在之地-空間 歌樂山曾是大禹治水後歡慶的場所。治理、治療、治器,治:從水從(胎),意即從水的源頭處、基本原理、細小處開始;以水的特徵為法,進行修整、疏通。“治”試圖重新確認人與自然的理想關係。“歌樂山”在此成為一種重新處置矛盾的期待和隱喻,是開始梳理和實踐的理想之地。 燒窯場景 這個非一般的現場和劇場實驗,源自數年前制陶者堯波、劇場人趙川、吳夢、KaiTuchmann、學者ChristophrConnry以及電影人高子鵬等,在重慶歌樂山上的共同探討,由趙川策劃和構想,試圖在山村燒窯過程中,將勞動現場與劇場融為一體,將個人、社會的探討,投入於土木風火的山水冶煉之中。 燒窯場景 《歌樂山》的第一階段,將於4月29日至5月2日,在歌樂山上的空間三晝夜的燒窯中完成。充滿儀式感的柴燒過程:預熱、加熱、升溫、強還原、持續升溫和保溫,與劇場和表演並行,貫穿始末,成為演繹的必然結構;讓這一期待的劇場,最終或可能回到時間、物質和勞動本質的樸素關係裏。並且,在這個現場,來自每個人的個人自身到社會歷史經驗,原本不同的體驗和實踐,將相互纏繞、干預,甚至激勵、點燃。探索這些相互間的關聯和寓言,讓這火焰邊的現場及劇場,成為我們在一起觀照人生、情感和願望的必要儀式。 草台班年十方藝術中心演出現場 《歌樂山》第二階段的劇場呈現,是在5月5日柴燒的降溫期間回到山下,重新省視剛結束的原生創作,並在有限的時間內,於重慶十方藝術中心重組並呈現這一不可複製的山中經驗。(作品時長為2—5小時) 草台班年十方藝術中心演出現場 策劃 趙川堯波 集體創作、勞動並演出 趙川堯波吳夢高子鵬徐程KaiTuchmann吳加閔崔健廖霜爽蘭航王玉玨王旭東郭盈秀楊柳等 文字記錄 楊小雪龔琰 海報設計 武佳音 書法 堯波 (观演必需通过参与众筹预约) 關於眾籌▼ 本次活動從概念萌生以來,得到了多方友人及機構的支持,不管是專業技術還是製作經費,從活動場地到儀器設備......最終使得本次活動的大部分籌備工作得以順利展開。然而對於公眾呈現來說,依然存在一定的資金缺口。 已有的支持以及創作過程中不斷湧現的激動人心的亮點,使得我們願意堅定地相信,這是一場值得呈獻給觀眾的演出。也相信,觀眾的觀看本身也會成為劇場創作的延續。 因此,斟酌再三,我們設立了這一眾籌觀看機制,希望邀請參與者助力,推動《歌樂山》最終呈現。 觀眾可以通過參與不同眾籌金額實現友情支持、到場觀看或者領取紀念品。同時,每一位眾籌參與者的名字都將會出現在本次活動後續的文獻以及記錄影像致謝名單中。 本次籌集的費用將會用於:1.創作者們的重慶交通、食宿費用的部分補足;2.現場呈現過程中的圖片與影像拍攝服務購買;3.活動所需海報列印、設備運輸、人工成本、卡片設計製作等執行成本;4.觀眾所需桌椅租借、現場簡單茶點的提供。 直接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頁面報名,也可以點擊文章最下麵的閱讀原文: 所有報名者請務必留下姓名和聯繫方式並且掃碼入群; 或者添加众筹負責人的個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yz/67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DAC劇場草台班社會劇場作品雜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