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缸藻类成因与处理办法
缸里长藻,很多新手不会治理,也不会预防,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是水藻类成因与处理办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藻类成因与处理办法 一、褐藻 褐藻主要出现在开始建缸阶段,一般在新建缸的前三个月出现,并且这个阶段经常会出现鱼虾无故死亡的现象,导致很多新手不知所措 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以及沉木、石头等的表面产生原因:个人感觉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体的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经过几年的观察,一旦水体硝化系统建立完善后,这种藻类会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处理办法:加快硝化系统的建立,开缸阶段可以选购优质硝化细菌按照说明添加进入草缸,或者更省时的方法是向熟识的草友要一块使用很长时间的滤棉,拿回来后不要清洗,尽快放入自己的过滤系统中,当然定期的清理缸壁、定期换水也是必须的功课 二、丝藻 褐藻刚刚消失,草友还没有来得及举杯庆贺,很多时候丝藻就会不知不觉的在莫斯等针叶状水草上生根发芽并大有泛滥之势,实际上我自己的感觉,如果缸子中出现了丝藻,应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你的缸子中的水质已经稳定,鱼虾不会再无故的死亡了,后面要做的就是如何控制并清除了。经常出现的位置:针叶状水草如莫斯的叶面产生原因:照明过强、水草过少肥料加入过量处理办法:适当降低照明强度和时间适量减少肥料加入量长得过长的丝藻用废弃的牙刷卷起扔掉量放入草虾,草虾是治理丝藻的最佳手段,但要靠大军团作战。 三、蓝藻 蓝藻的颜色有绿色、黑色以及褐色等,像是鼻涕一样覆盖在底砂表面,有一种恶臭味道经常出现的位置:底砂、底砂与缸壁的接触面。产生原因:水质硬度过高底砂过细处理方法:使用洗沙器将其吸出 四、绿水 很多草友可能有过这个经历:本来清澈透明的水体,突然感觉雾蒙蒙的看不透亮,并逐渐变成雾蒙蒙的绿色,这就是出现了绿水。产生原因:光照强度和时间过强、过长,阳光直射。过滤强度不足处理方法:减少光照加强过滤加强换水使用紫外线灯杀灭造成绿水的孢子,但要注意紫外线不要外泄造成对人身的伤害(此方法据说很有效,但本人没用过)。 五、绿斑藻 这种藻类是很多草友需要经常面对的,即使高手也不敢说没有遇到过绿斑藻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阔叶阴性水草叶片表面如大榕、小榕等产生的原因:光照强度过高光线反射效果不好处理方法:使用青苔鼠、螺等生物治理定期擦洗缸壁将长绿斑的老叶片剪掉,并适当调整水草布局,将容易长绿斑的水草淘汰。 六、钢毛藻 钢毛藻与丝藻同为丝状,因此很多草友误认为是丝藻而采用治理丝藻的方法加以治理,当然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了经常出现的位置:与丝藻经常出现在莫斯等水草的边缘有所区别,其经常出现在莫斯丛中以及牛毛根部的某一个点,成为一团的状态产生的原因:到目前我自己不是很清楚处理方法:牙刷卷出,这种藻草虾是无能为力的。 七、黑毛藻 个人认为这是各种藻类中最难以对付的,一旦黑毛藻泛滥,会非常有碍观瞻,应尽快予以根除经常出现的位置:沉木、过滤器出入水口、底砂、水草叶片等产生的原因:水体的PH和硬度过高进入水体的残饵过多鱼类过多加入液肥组成不合理,导致元素失衡长时间不换水,导致养分积累过滤能力不足一旦发现黑毛藻的踪迹,应在开始发生的阶段加以解决,解决办法如下:生物治理,买黑线飞狐入缸,以每1条/-mm缸体为单位,比如你的缸子长度是mm,放入1-2条,以身体滚圆、体型优美、个头较小的为好品相,过大的黑线不喜欢干活。改善水质,黑毛比较容易发生在PH和硬度较高的水体中,以提高CO2溶解效率、软化水来降低PH和GH是必须,一般认为PH在6.5左右,GH在8左右较好。到水族市场不要兼收并蓄,看什么鱼都喜欢,什么都往缸子里面放,永远记住,草缸的主角是草,鱼类只是点缀。停止使用劣质肥料,有些劣质肥料由于养分配比不佳,是造成黑毛爆发的诱因。改善水质,加强过滤。使用戊二醛,但这个方法属于化学治理方法,本人没用过。 八、鹿角藻 此种藻类因为也是黑色,外观很像黑毛藻,因此很多草友将其误认为是黑毛藻,其与黑毛藻最大的外观区别在于:黑毛藻很多时候是像一朵黑色菊花一样,而鹿角藻的外观仔细观察像是公鹿的鹿角。经常出现的位置:水草叶片的边缘产生的原因:水体中氨氮过多。水体碱性处理方法:减少对鱼虾的喂食量,必要的时候减少鱼虾数量改善水质,如对水体进行软化,增加CO2加入量用镊子清理水草叶片,这是一个非常细致也是很枯燥的工作,必要时将长有鹿角藻的叶片摘除。可以说所有藻类的最佳杀手是健康的水草,以上就是自己这么些年来所遇到过的藻类以及自己的一些处理方法,我感觉在养草的过程中就是不断的与各种藻类遭遇并不断的斗争,我深深的感到:在水草养殖中,水草与藻类永远处于一种压跷跷板的关系中,水草状态好了,藻类自然就会得到遏制;而当藻类肆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水草绝不会处于最佳状态。总之,遏制藻类泛滥,健康的水草是最有利的武器。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从一个新手成长为老手乃至高手的必经之路,而且前边陈述的各种藻类产生的原因实际上都是水质、光照、肥料、CO2这四个主要因素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所致。 九、墨渍藻 此藻与硝酸和磷酸间的不平衡有关,磷酸过高,况且二氧化碳也短缺。解决方法:检查碳酸硬度,最终要透过逆渗透水来降低碳酸硬度。检查二氧化碳。请参阅二氧化碳的单元。停止添加磷酸。请参阅有关磷酸的施肥单元。 十、绒毛藻 绒毛藻(Fuzzalgae)是鞘藻属(Oedogonium)的丝状绿藻,经常附著於水草的叶片或茎节上,但也有可能自由漂浮,绒毛藻的长度一般在5-8mm左右。能运动的繁殖细胞前端具一轮纤毛。营养繁殖形式为圆柱形细胞顶部形成环形的瘢痕样结构(顶冠),只有具顶冠的细胞才能产生动孢子或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为卵式。雄性丝状体与雌性丝状体等大,或其长度只有几个细胞(这种长度的雄性丝状体附著於雌性丝状体上)。雄性丝状体产生的精子形似具长鞭毛的小孢子。受精后合子形成,合子经过休眠,分裂成四个动孢子,再经萌发形成新的丝状体。绒毛藻并不须要强光来成长,受感染的水草可能因为蒙受缺素影响成长,而使得叶片的养分渗漏至水中。提供水草丰富的营养,能有效预防绒毛藻的发生,尤其是CO2。大和米虾清理绒毛藻的功效卓著,是最受欢迎的藻类清理生物,此外飞狐、小精灵、大胡子异形、茉莉鱼对於绒毛藻的清理也很有帮助。 十一、绿尘藻 绿尘藻(GDA,GreenDustAlgae)事实上是游动孢子(zoospores),通常发生於水族缸的玻璃表面上。绿尘藻形成一层灰尘状的绿色黏膜,在严重的情况下会整个覆盖住水族缸的玻璃。绿尘藻到底怎麼诱发的,还不是很清楚。但绿尘藻偏爱强光。将玻璃面的绿尘藻刮乾净了,并无助於绿尘藻的再发。因为绿尘藻就在水里面,况且能够在水中漂浮30-90分钟后,再度依附至玻璃面上。因为某种原因,这些游动孢子避开了水草、岩石和沈木,总是挑选玻璃表面来附著。限制营养的作法无法击退绿尘藻,况且只会让水草处於营养缺乏的状态,也会产生另外的问题,尤其是其他品种的藻类之萌发。目前根除绿尘藻最好的方法,是由TomBarr所发现的。TomBarr宣称不必理会绿尘藻并且任其成长,在10-20天的日子里都不必去刮玻璃,过了这段时期以后,绿尘藻开始形成一大块厚度不一的薄膜,而且开始由水族缸的玻璃面上自己剥落。当整片绿尘藻开始自然剥离时,正是整片将绿尘藻移除的好机会。利用此一方法,绿尘藻便能受到很好的控制。对於此藻的困惑可说很多。估计指数(EI)施肥法建议我们应该等待此藻的生命周期,直到死亡为止(约三个星期)。然而我有个朋友等了六个月,上图即是他的缸子。我测试了他的水质,发现里面有很复杂的不平衡:(1)钙镁比(Ca:Mg)~钙质太多;(2)硝酸磷酸比(NO3:PO4)~磷酸太多。我们共同努力矫正这些不平衡,三天后问题就解决了。:每天清理玻璃面,直到绿尘藻不再出现为止。日后我们应该使用1:4的钙镁比。 十二、褐毛藻 此藻和硫元素过多有关。通常发生在自来水内含有过多的硫元素,以及我们使用了硫酸钾或硫酸钾当肥料。解决方法:减少或淘汰硫酸盐的使用(如硫酸钾、硫酸镁等)。 十三、短黑毛藻 这种藻类和钙镁比过高的复杂不平衡有关,同时铁质也太多了。解决方法:在注射针筒内装了双氧水,以每天每25加仑(95公升)添加10ml的方式针对藻类喷洒。也可使用四倍剂量的戊二醛。日后我们应该只添加原来的1/3剂量铁质。日后要改变钙镁比(Ca:Mg),请参阅钙镁比施肥的相关单元。 四、沉木长白毛 买回的沉木一般都是只经过简单处理的原始沉木,这些沉木泡水时间短,即使经过我们的二次处理,也无法去除沉木内部的糖类物质和其它有机质,在泡浸后,极易造成内部营养物质的析出。造成沉木长出白色的泡状或白毛状物,这些主要是水中的真菌引起的水下发霉现象,但总的来说,沉木白毛并不对水中生物的健康有大的影响,相反有些鱼类如金苔鼠等喜欢啄食沉木上的这些白毛状或白泡状发霉物。所以一旦沉木出现白色毛状物或者絮状物,可以采取生物法去除,放入金苔鼠等鱼类,也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将沉木取出,使用高锰酸钾浸泡,不过使用化学药品还是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因为高锰酸钾也会伤害水中已有的硝化系统。如果嫌生物法去除太慢的话,也可以考虑放进沸水中消毒,不过过一段时间仍有可能重新长出白毛。有的时候的白毛是黑毛藻现象,与本文的真菌白毛不同,应注意区别。 Naturalforestscene —林然水景— —素材来源— 素材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林然水景 投稿请联系:wrb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tp/68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餐饮外卖小程序系统制作开通怎么开通
- 下一篇文章: 花少2延期播放杨洋丢行李郑爽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