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迟迟不能开学,无聊之际翻看了去年的野外照片。

塔黄

在海拔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流石滩上生长着许多形态奇特的植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蓼科大黄属(Rheum)的塔黄(Rheumnobile)。这种植物和竹子一样,是单次结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即经过5~7年的营养生长后才开花结果,之后便死去,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以前的塔黄并不起眼,乍一看去,很像一棵大白菜。但是到了开花这一年,它就会变得“不安分”起来,会长出高达1.5~2米的花序,由下向上逐渐变细;花序外面一层一层包裹着大型半透明的奶黄色苞片,其实这是变态的叶。这时候,它摇身一变,成了喜马拉雅高山地区“身材”最高的草本植物,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格外醒目,或许“塔黄”一名便由此而来。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惑:塔黄为什么要长那么多苞片?

塔黄的苞片不具有叶绿素,因此不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这就否定了大量苞片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假说。

牛顿曾说过:自然不行无用之举。植物也是如此,不会做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事。那么,对于生长缓慢的高山植物来说,塔黄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多的资源来发育如此壮观的苞片呢?

答案是:塔黄耗费如此多的资源长成众多的苞片,是为了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开花结实,以实现繁殖成功。

首先,苞片能够有效的保存温度,为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传粉着活动、种子发育等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高山上的紫外线非常强,会影响植物的繁殖。而苞片的存在,能够遮挡90%的紫外线,从而起到对苞片内部花部器官的保护作用。

第三,喜马拉雅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即植物的生长季),频繁雨水会把花粉从花药、传粉昆虫以及柱头上冲刷掉,造成花粉的浪费。而塔黄的苞片可以有效的减少雨水对花粉的冲刷,近而提高塔黄的受精率。

第四,高山环境恶劣,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活动能力较弱,如何有效地吸引传粉昆虫是高山植物在传粉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塔黄的花没有花瓣且花朵较小,难以被传粉昆虫发现。没有艳丽的花,但是塔黄拥有另外一套吸引传粉昆虫的秘诀。塔黄的苞片像一面面巨大的反光镜,很容易被传粉昆虫注意到;另外,苞片提供的增温作用和遮风挡雨效果为传粉昆虫提供了舒适的活动空间。

蓼科植物特有的果实形状。

可惜没有拍到传粉昆虫,今年如果有机会出去的话,一定要加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tp/7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