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联,是《闲居自述》中的名句,“玩石一族”对这个句子都比较熟悉,毕竟在彰显个人赏石的高雅趣味方面,没有什么能比得过诗。

来看这首七律:

闲居自述

宋·陆游

自许山翁嬾[lǎn]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注:嬾,同“懒”。

简析:

据刘扬忠注评的《陆游诗词选评》介绍,这首诗作于庆元二年(年)秋。这年,陆游72岁,已在山阴老家闲居多年,心态趋于平和,日子也过得简单平实,用他同年写的另一首七律概括就是“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蘋汀下钓筒”。可真正的仁人志士即使“处江湖之远”,也不忘“忧其君”,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如何能做到飘然世外,不问世事呢?

“自许山翁嬾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他以“嬾”自评,并给把自己定位成“山翁”,还自劝道,纷纷扰扰的世事都与我无关。这里有点“此地无银”的味道。事实上,“嬾”是因为被闲置,“山翁”是他万不得已的选择,“岂关身”则不过是反辞罢了。

颔联二句“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写自己的闲居心得。赏花、玩石,大概是闲人最乐意做的两件雅事,陆游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知道,陆游爱花,尤爱梅花,爱它的坚贞高雅,也爱它的热烈刚劲,而这些爱都基于一个条件——花不解语。解语,即会说话,和下句的“能言”是一个意思。花如果会说话,不是更好吗?但在陆游看来,花一旦解语就会多事,给人惹来麻烦,就不可爱了。同样,陆游爱石,就是因为“石不能言”。不能言,则得静之趣;不能言,则成其深沉、稳重;不能言,则善倾听,故可为闲者良伴。

这里说的是赏花、玩石之道,实际上也是对世俗人情的剖析。诗人黄升写过“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之句,意即那些能言善辩者未必才华横溢,而那些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争辩,善于聆听的人,可能才是真正的风流之士。陆游对无言的理解,和黄升不谋而合,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

颈联“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记录闲居生活。“凭”、“岸”两个动词不那么容易理解。凭,靠着;素几,谓不加雕饰的小几。岸,使……高;乌巾,即乌角巾,隐居之人常戴的帽子。合在一起是说,把明窗清扫干净,搬来素几靠在窗前;头戴高帽,穿过茂密的竹林。二句突出一个“闲”字,无事可做谓之闲,弃置不用也作闲,无人来管亦是闲,所以陆游最后写道,“残年自有青天管”,世上没人管我,自有青天来管,“便是无锥也未贫”,即便身无立锥之地,也不算贫穷。末联表现出一种乐天知命的满足感,但我们仍可清楚地感受到作者满腹的牢骚和不平。

这并不是诗词君胡乱揣测的,因为同年十月,陆游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陇头水》:

陇头水

宋·陆游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

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攀金絮输胡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还是那个自许“纷纷外物岂关身”的山翁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至死都未改变初衷!

述(最多18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yz/7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