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些士大夫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但同时又命运多舛、仕途艰难。他们心情郁闷时便希望寻找一片林泉,以疏解愁闷之情。可是快乐难觅,现实堪忧,诗人们只好徜徉在山水之间,流连于古迹之中。

很多诗人在游访古代的遗迹时,看见那些破旧的宫殿、荒凉的花苑,就会浮想联翩。他们感慨昔日的繁华,难料无常的人生,无奈之余,便赋诗抒怀。下面分享罗隐游访古迹,创作了一首七律,抒写了人世沧桑,颔联更值得欣赏。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晚唐罗隐

紫髯桑盖此沉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罗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晚唐才子,关于他的传奇人生也不必细说。诗人经历曲折,却见多识广,所以他的作品中也会融入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思考。

这首七律是一首咏史诗,作者以历史人事为吟咏对象,充满了主观情感的解读与想象。同时为了追求艺术真实,诗人还采用了虚构、夸张等手法,显得虚实交错,也给人很多启迪。

开篇就引人遐思,介绍了三国时的两位人物,“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东吴的孙权紫髯碧眼,相貌奇伟,颇有吴主的气概。而蜀国的刘备年少而孤,从小就与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桑盖”,指桑树如车盖,刘备年少时曾充满豪情地说,自己将来一定会乘坐带有车盖的车辆。

“很石”,是指放置在镇江甘露寺的一块石头,形状就像一只伏羊。孙权当年曾在立在上面,心情放松地与刘备议论曹操。时隔无数春秋,这块石头依然保存相对完整,而那些风流人物早已成为往事,实在让诗人慨叹不已。

接下来的两句更值得欣赏,作者继续抒写作者对孙、刘联手的看法,“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当时曹操独霸中原,势力庞大。刘备虽然有了诸葛亮这位军师,可是由于缺兵少将,只能到处寻求支援。而孙权即使占领江东,又有长江天险,但是曹操正在加紧建造舰船,随时可以攻破这个天堑。

汉鼎未安,本指汉代的大鼎,引申为东汉社稷;楚醪,是指楚地出产的浊酒。“聊把手、肯同心”,是指双方也在相互提防。此处也暗自罗隐的一段遭遇,诗人晚年回到杭州,依附于吴越王钱缪,而且还得到了重用。可是诗人毕竟寄人篱下,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诗人回首过往,又叹息今朝,颈联抒写心中的无限惆怅,“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古代的那些英雄豪杰虽然青史留名,眼下却无法与之交流。

诗人心中有太多的疑问,也难以找到答案。“时难问”三字,委婉地表述了晚唐时代缺乏一些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作者更难寻觅到一位知音。

诗人默默地站在“很石”旁边观看,发现其表面和四周早已长出了很多青苔,可见这里很少有游客来访,人们也早已淡忘了孙权和刘备在此交谈的场景。

结尾虚实结合,表达出诗人深沉的思考,“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诗人离开甘露寺,走在热闹的集市中,那些沽酒客半醉半醒,却显得潇洒快乐;树上的鸦雀和鸠鸟在不停鸣叫着、嬉戏着,显得纷乱吵闹,更令人感悟到尘世间的事物是多么渺小。

市廛,指商店集中的地方;蹄涔,形容体积很小。尾联热闹、噪杂的氛围,与颈联冷清、悲戚的景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传达出作者对人世沧桑、岁月匆匆的慨叹和无奈之情。

全文在写景中结束,显得意犹未尽,更令读者深思。滚滚红尘中,难觅知己;烽火硝烟里,更显智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可能遭遇落魄时刻;钟情山水的寻常客,更时常叹息生不逢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a.com/sshzp/70850.html